18岁港大内地女生堕楼亡!生前疑中电骗

2025/9/11 13:24:23

据香港警方9月10日消息,一名就读香港大学的18岁内地女生,10日凌晨被发现从租住的大厦单位坠楼重伤,送医后不治身亡。据悉,逝者此前曾卷入一宗“假冒官员”的电话诈骗案中,不排除因此寻短见。香港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案件。

“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消息,心里有点害怕。”在香港某高校读书的一名内地学子对第一财经记者说,“以后还是要注意。”

这起悲剧不仅令人痛心,也再次敲响警钟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内地学生赴港读大学,针对港漂内地生的电诈也层出不穷。如何识破骗局,保护人生和财物安全,是每一个出远门的孩子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。

港漂内地生,被电诈盯上了

根据香港警方公布的数据,2024年涉及内地大学生的电话诈骗案超过300宗,总损失额高达2.3亿港元,平均每人被骗超过70万港元。

其中有八成受害人是第一年到香港读书的新生,一些学生甚至在开学前就已经被骗子盯上,卷入骗局。

香港城市大学去年接到超过30宗学生被骗的报案,涉案金额约1500万港元。去年7月,香港大学和岭南大学也有学生被诈骗440万和140万元。

今年的情况更加严重,香港大学在年初短短两个月内超过60名学生遭遇诈骗,总损失超过6000万港元,大部分受害者是港漂内地生。

据香港警方此前介绍,香港警方去年共接获327宗内地学生在港涉及电信诈骗案,损失总金额超过2.3亿港元,平均每位学生被骗超过70万港元,当中八成受害人是第一年到港读书就受骗,部分在开学前已被卷入骗局。而被骗的内地学生,绝大部分被“假冒官员”蒙骗,家长也不知情。

据香港媒体报道,香港沙田警区相关负责人最近介绍,根据警方分析,沙田区内发生的“假冒官员”骗案中,超过九成的受害人是内地生。

近期,香港警方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近期“港漂”学生被骗案数据及趋势、警方打击相关案件的工作进行介绍。会上,警方展示了多条防诈骗短片,用真实案例来拆解专门针对“港漂”学生的诈骗手法。

在被骗的案件中,其中一名香港香港大学在读的18岁内地学生被电信诈骗920万港元的新闻火上热搜,如果不是官方公布,真的令人难以置信。

去年11月,这名女生接到一通电话,对方称自己是中国移动职员,指控她涉嫌一个洗黑钱的案子,而且情节严重,内地执法人员已经盯上了,并将电话转接给“内地执法人员”。

随后,女生为了洗脱罪名,自证清白,在对方引导下下载了某聊天应用接受“监控”。

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,在骗子的指示下她分14次将960万转到多个本地账户转账。直到与骗子失联后,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报警。

还有一位港大硕士生在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的被骗经过,当时她接到一个“内地公安”电话后,被骗到了泰国的一家酒店。

后来骗子联系到她父母勒索,要求支付900万港元赎金,幸亏家长及时报警,在当地警方协助下确认了她的下落,才避免了更大的悲剧。

2024年4月,香港某大学一名学生被骗子假冒“入境处职员”和“内地公安”骗走了60万,当真警察上门的时候,居然还把真警察当做骗子。

记者在港大校园采访时发现,不少学生都反映自己有接到疑似电诈的电话,甚至有人“一周至少接到一通”。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,针对港漂内地生的电诈套路已经自成一派。首先是冒充内地执法人员,利用学生对权威的服从心理,用伪造的警员证、通缉令等震慑受害人。

常见的诈骗手段之一是利用招聘平台或假扮商家,以高薪兼职为诱饵,诱骗学生参与虚假交易,诱使学生垫付资金或提供个人资料。例如,骗子会声称有轻松的高薪兼职工作,让学生先垫付一些费用购买商品,之后再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费用,甚至骗取学生的个人资料用于其他非法活动。

另一种常见手法是冒充内地公安或官员,利用电话或信息声称“港漂”学生涉嫌刑事案件,需要交保释金或个人资料以证清白。骗子冒充公安行骗通常有“三步曲”,包括利用受害人对权威的服从心理、要求与受害人保持联络,以及社交孤立,骗徒会警告受害人不能告诉家人,否则他们也会被调查,部分受害者因为怕牵连家人,会回避对方的追问,令骗徒得逞。

目前香港社会主要出现的电诈手法除了上述针对学生的几种,还有“猜猜我是谁”“虚假绑架”等。其中,“猜猜我是谁”诈骗中,骗子会随意致电受害人,在聊天中假冒远房或久未联络的亲友来电,获取受害人信任后,制造紧急情况,例如讹称在外地遇上意外或因犯法需要“保释金”,要求受害人汇钱应急,从而骗取钱财。

“假冒客服”诈骗也不少见。骗子自称购物平台职员,讹称市民已成为VIP会员,如需取消有关会籍需缴交手续费。随后诱使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及信用卡资料,并讹称受害人户口会被冻结,引导受害人把存款转账至指定账户,导致受害人损失金钱。

谎称银行账户冻结诈骗同样危害极大。骗子假冒银行职员来电,声称受害人的银行账户有问题(如有可疑非法交易记录、涉及洗黑钱等)并将会被冻结,称需要核实受害人身份以此骗取大量个人及银行账户资料;还会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账至指定银行账户,以“解冻”账户,借此骗取受害人的金钱。

“虚构绑架”诈骗则属于“假冒官员”类诈骗的衍生。骗子威吓受害人在内地牵涉一宗严重案件,要求受害人定期通过电话报到、拍摄被禁锢及求饶影片,甚至会指示受害人到偏远地区匿藏,最后控制受害人的微信等向受害人的家人勒索金钱。

面对如此猖獗的电诈,警方特别提醒,如收到不知名人士来电,特别是自称执法人员的来电,要提高警觉。必要时同家人或朋友商量。警方重申,执法人员绝不会要求任何人进行转账汇款或交收现金,或交出银行资料以调查之用。

新生防骗必修课,多所港校发起反诈骗行动

香港高校被电诈盯上这件事,早就引起了香港警方和高校的关注。

毕竟受骗的学生越多,不仅关系到校园安全和学生利益,对香港也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
有立法会议员表示,内地生尤其是内地新生,不熟悉香港环境和文化是被骗徒利用的原因之一。

因此,港校开始强制推进防诈骗措施,将防诈骗这一课纳入新生的必修课。

今年新学期前夕,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欢迎日活动上,面向500多名内地和国际新生开展专题讲座,警方来到现场向新生和家长宣传防骗信息。

香港理工大学是最早要求学生在入学前完成防诈骗学习的高校,去年开学前,学校就要求学生完成由警方设计的网上训练课程及附带测验。

学校还规定学生必须填写防骗问卷,如果没有在限期内,学校就不会发放学生证。

香港大学也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填写警方提供的防骗问卷,问卷共30多道题,包括电话、网购、网恋、投资诈骗等常见骗局的手法和动机。

如果不填写,将无法进入图书馆和学习空间智华馆。

相关文章